我國首例“試管嬰兒”已31歲,如今過得怎樣可能讓很多人失望了
原標題:我國首例“試管嬰兒”已31歲,如今過得怎樣?可能讓很多人失望了
試管嬰兒最初是由英國產科醫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和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合作研究成功,1978年7月25日,全球首例試管嬰兒來到了人世,圓了一個家庭的夢,此項技術也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生命是可敬的,不過因為有了人為的參與,讓很多人都覺得不真實,質疑的聲音也不曾停止過,但不可否認的是“試管嬰兒”技術,也讓很多想要孩子但卻無法受孕的女性看到了希望。
1988年3月10日,我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在北京誕生,引起了國內極大的關注,很多人擔心這個新生兒無法健康成長,存在“后遺癥”等,如今鄭萌珠過得怎樣?可能讓很多人失望了。
鄭萌珠出生時,鄭桂珍(鄭萌珠的母親)快四十歲了,據鄭萌珠的父母透露,鄭萌珠出生的時候體重3.9公斤,身長52厘米,八個月時鄭萌珠已經開口叫爸爸媽媽,讓鄭桂珍十分感動。
鄭萌珠的成長跟大多數的新生兒一樣,一周歲時會說一些簡單的詞句,一歲半開始會走路,兩歲時體重達到了12.25公斤、身高85厘米。
2009年,鄧萌珠考入了西安西京學院,畢業后到了醫院工作,成為了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工作人員,從事病案管理工作,鄧萌珠的個性十分活潑,得知自己是首例“試管嬰兒”后,感到十分興奮和驚奇,絲毫不覺得別扭,此后還愛上了醫學,覺得醫學十分偉大。
如今鄧萌珠也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2019年4月,鄧萌珠順利生下了一個男孩,這也是我國大陸首個“試管嬰兒二代寶寶”。
從鄧萌珠的出生到成長,跟正常受孕出生的孩子差不多,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也讓當初不看好試管嬰兒的人失望了,鄧萌珠的人生軌跡就很好的說明了,試管嬰兒是女性受孕的一種選擇,新生兒也會健康成長,與常人沒有什么不同。
現今科技發展得很快,醫學也在發展,雖然說對新事物存在一份質疑也是應該的,但當一個新生命降臨到人世,孩子的父母也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貼上一些標簽,從而受到別人的歧視。
不過新技術的初衷雖然好的,完成了一個不孕女性的心愿,但難免還是會存在一些其他問題,醫生也提出,能夠正常生育的女性最好還是要選擇在生孩子的黃金年齡段,不要依賴于“試管嬰兒”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