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多態性是怎么回事
目錄:
1.染色體多態性是正常的嗎
2.染色體多態性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3.染色體多態性算不算染色體異常
4.染色體多態性改變是什么意思
5.染色體多態性能正常生育嗎
6.染色體多態是不是異常
7.什么叫染色體多態性,對要孩子有影響嗎?
8.染色體多態屬于染色體異常嗎
9.染色體多態性怎么辦
10.染色體多態性是異常嗎
1.染色體多態性是正常的嗎
負面情緒可影響試管嬰兒成功率,研究發現,不少接受輔助生殖技術的女性出現負面情緒,如緊張、焦慮或抑郁等。這些負面情緒可影響激素平衡,擾亂免疫系統應激機制,降低生殖能力,減弱性功能,同時也會阻礙精子和卵子結合,抑制受精卵著床,降低試管嬰兒成功率。
2.染色體多態性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染色體多態性主要表現為異染色質的變異,特別是含有高度重復 DNA 的結構異染色質結構異染色質集中分布于著絲粒、端粒區、隨體、次縊痕和 Y 染色體長臂異染色質在著絲粒功能方面其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正確的姐妹染色單體結合和染色體分離所必需的,異染色質的異常有可能影響生殖細胞在減數分裂時染色體配對聯合,乃至影響配子的形成;或者因為位置效應,使一些生殖相關的基因沉默,從而引起生殖異常。
3.染色體多態性算不算染色體異常
染色體多態性組其配偶或本人的自然流產發生率、復發性流產發生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不孕不育發生率也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染色體多態性組男性不育癥發生率、弱精少精和無精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
4.染色體多態性改變是什么意思
9 號染色體多態性臨床意義目前,世界上已報道的臂間倒位有 24 種,其中 9 號染色體臂間倒位是人群中較多見的染色體異常,在人群中的發生率高達 1.00%,因此,一般認為 9 號染色體的臂間倒位是一種多態現象。
5.染色體多態性能正常生育嗎
近年研究表明,部分習慣性流產、死胎、畸胎等不良妊娠史夫婦的 9 號染色體臂間倒位頻率最高根據相關文獻報道,共檢出 9 號臂間倒位 12 例,臨床表現均有流產、胎停育等不良產史Amiel 等利用染色體探針分析 inv(9) 號男子的精子時發現,該精細胞的二倍體概率明顯高于完全正常的男性對照組,而二倍體的精細胞一旦受精會形成三倍體胚胎致流產,他推論可能是精細胞形成過程中第一次減數分裂時不分離所致。
6.染色體多態是不是異常
隨著這一問題的不斷探討和大量文獻的報道,再次證明了 inv(9) 與生殖異常有一定的關聯 Y 染色體基因多態性臨床意義常見的多態性包括大 Y、小 Y 及 Y 染色體臂間倒位1. 大 Y 一般以 18 號為標準,Y 染色體大于或等于 18 號者稱為大 Y。
7.什么叫染色體多態性,對要孩子有影響嗎?
根據臨床調查結果,30歲左右的白領女性有30%存在不同程度的隱性更年期。但是,這個問題是卵巢早衰造成的。尤其是4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卵巢衰退和侵襲通常表現為易怒、潮熱、月經失調等現象。
8.染色體多態屬于染色體異常嗎
其本質是 Yq 異染色質 DNA 過多的重復所產生的 Y 染色體長臂染色質過長現象,它可能干擾了位于相鄰常染色質區與精子生成和發育有關基因的功能正常發揮從而導致生精障礙大 Y 染色體患者中出現生精異常 (包括少精、無精)、外生殖器發育不良、其妻習慣性流產、胎停育、有其他不良孕產史 (包括出生缺陷、死胎、早產等)。
9.染色體多態性怎么辦
2. 小 Y 一般以 21 號為標準,Y 染色體小于或等于 21 號者稱為小 Y小 Y 染色體與各種生殖異常也有一定的關聯,但是否因為小 Y 染色體本身存在著形態學很難判斷的微小缺失而導致生殖異常,尚無足夠的證據;同時關于小 Y 染色體臨床意義也缺乏大量的病例樣本,所以需要做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10.染色體多態性是異常嗎
3. Y 染色體臂間倒位 臂間倒位是指染色體的長臂和短臂各發生一次斷裂,斷片倒轉 180 度后重接目前的研究未能在 inv(Y) 患者的生殖細胞染色體上找到 inv(Y) 導致流產、不育的證據關于 inv(Y) 的臨床效應,因斷裂位點不同,涉及的功能基因不同,有的可能會損傷到某些基因的功能,造成某些臨床表征或遺傳效應,可能與男性生精功能異常、性分化異常、流產、死胎、不育等有關;反之則無任何病理表現,則認為 inv(Y) 是一種染色體結構的異態性,本身不具有病理學意義。
4. 隨體延長 (S+) 或短臂延長 (P+) 臨床意義人類 D 組 (13、14、15) 和 G 組 (21、22) 染色體是近端著絲粒染色體,其短臂是個高度可變區,以延長多見,D/G 組染色體延長的短臂來源復雜,包括 SC 增長、隨體增大或雙隨體,在 G 顯帶和 C 顯帶標本都表現為均勻的染色區。
隨體變異延長 (S+) 或短臂延長 (P+) 等染色體多態給細胞分裂帶來的直接影響,很可能是在細胞分裂中同源染色體配對時,染色體多態部分造成同源染色體配對的困難,可能使染色體不分離,形成了染色體異常的配子或合子,從而導致胚胎發生染色體非整倍性變異或減數分裂中異常配子產生的可能性,引發自然流產或死胎等。
5. 次縊痕延長 (qh+) 臨床意義次縊痕指染色體上的一個縊縮部位,由于此處部分的 DNA 松懈,形成核仁組織區,它的數量、位置和大小是某些染色體的重要形態特征在人類染色體中,1、9、16 號次縊痕異染色質區是易發生自發和誘發斷裂的部位,它的增加或減少也可能影響到著絲粒-動粒復合體 (CKC),減數分裂時引起染色體的不分離導致染色體異常,而引起一系列臨床效應。
目前的數據表明,次縊痕延長患者可表現為男女性生殖器發育不良、精子質量差、反復流產、胚胎停育史或畸形兒分娩史等;1 號、9 號和 16 號染色體長臂次縊痕增加 (qh+) 可能與不良孕產史有關
多囊卵巢綜合征,由于內分泌失調、月經失調和無排卵,導致不孕。治療包括調經、促排卵、抗過敏、預防遠期疾病(高血脂、高血壓、二型糖尿病、子宮內膜癌、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易患這些疾病)。調經的具體方法:從月經周期第5天開始,連續21天每天服用一次避孕藥,停藥7天后重復用藥3~6個月。治療的關鍵是恢復育齡婦女的排卵功能。調經治療后,應進行促排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