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耳朵生來有小孔,不一定是好事兒,家長要心里有數
隨著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多古代傳承下來的說法或者秘方都驗證是錯的,比如不干不凈吃了沒病,現在的孩子就不能這么吃,比如很多古老的配方吃了包治百病,結果延誤病情坑了人。
還有一種說法是關于“好”的說法,比如嬰兒出生后耳朵前面長有小孔。很多老人開心地表示這象征著吉祥如意的,是件好事兒。
但其實不然,這種耳朵上的小孔,被醫學上稱為先天畸形,是需要家長留心的。
小寶寶耳朵后面有小孔,媽媽并沒在意,結果引起發炎
一位寶媽生完寶寶之后,月子里一直請的月嫂,自己因為產后需要修復,也擔心孩子太小,不敢摸不敢抱的,于是也沒發現什么。
滿月之后,寶媽就想一個人照顧孩子,一次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就發現孩子耳朵后面有一個小孔,不是很大的樣子。和自己的媽媽說了,媽媽從老人那里得知并無大礙,代表孩子吃穿不愁,寓意美好,于是寶媽也就沒在意了。
結果沒過兩天發現小孔流出了黃色濃稠物,一聞還有點臭味,寶媽給擦掉之后,還會有,寶寶就像沒什么反應似的,寶媽心里一直有點犯合計
于是就帶孩子去了醫院,結果檢查之后,醫生說孩子是胚胎時期發育的時候局部未完全長合導致的,現在已經發現有感染發炎的跡象了,有的家長發現不對的時候,孩子耳朵都腫起來了,那就需要做手術。
媽媽幸虧及時帶孩子來了醫院檢查就診,否則真的是后悔不已。
一位網友就講述自己也有這個小孔,是耳朵前面大的位置。小的時候也沒注意,父母也沒管,然后有一次自己手欠發現了,就拿牙簽懟了懟,結果從里面沾出來白色的物體,臭烘烘的,然后擠了一下就能出好多。
沒過兩天就腫起來了,去醫院之后,做了切除手術,現在好了。
通過上網發現,這種耳朵上有小孔的,真的不在少數。
耳朵上面的小孔是怎么回事,要如何護理呢?
耳朵上有小孔,多考慮是先天耳前瘺管或者是鰓裂瘺管的可能性很大,在胚胎時候,第一和第二鰓弓異常引起,感染后多表現為耳前組織腫脹疼痛。
如何護理:
不要擠壓和揉搓:通常情況下不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與發育的,所以平時不要擠壓和揉搓,好多人都是發現之后控制不住去擠壓,然后將里面的東西擠壓出來,造成感染,最后沒辦法去動手術。
當然也有人定期擠壓,然后也做好消毒等護理工作,但是能不碰就不碰,反正也不會有什么影響,控制住自己就行。
有一位母親的孩子兩側耳朵上都有小孔,但是母親從來不讓他們碰,時間久了他們也不注意那里,也想不起來碰,現在孩子都當孩子爸媽了,也沒什么問題。
保持干燥:耳朵小孔平時注意保持干燥,不要讓小孔被水浸濕,不擦導致感染。
如果一經發現耳朵出現感染腫脹疼痛的情況,不要自己去處理,也不要聽信偏方等斷根的方法一定要去正規醫院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