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要兒技術的發展史
1978年英國專家Steptoe和Dowds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被稱為人類醫學史上的奇跡。
試管要兒技術的發展史
什么是試管嬰兒?
試管嬰兒技術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等人工助孕技術的俗稱,是項結合胚胎學、內分泌、遺傳學以及顯微操作的綜合技術,在治療不孕不育癥的方法中尤為有效。它是將精子和卵子置于體外利用各種技術使卵子受精,培養幾天后移入子宮,使女性受孕生子。
試管嬰兒技術的發展
1992年由比利時醫師Palermo及劉家恩博士等首次在人體成功應用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使試管嬰兒技術的成功率得到很大的提高。ICSI不僅提高了成功率,而且使試管嬰兒技術的適應證擴大,適于男性和女性不孕不育癥。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技術發明后,世界各地誕生的試管嬰兒迅速增長。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近年來,在人工助孕與顯微操作的基礎上,胚胎著床前遺傳病診斷(PGD)開始發展并用于臨床。
胚胎著床前遺傳病診斷對植入前的胚胎進行篩選,選擇健康、正常、無遺傳性疾病的胚胎植入子宮內。也就是在移植胚胎之前對胚胎的染色體進行篩選,找到正常的胚胎移植。這種技術適用于有高風險生育遺傳病患兒的夫婦。它不僅為不孕不育的治療服務,而且對減少有遺傳缺陷兒的出生、提高整體人口素質有重要意義。
某些患者具有明顯的家族性疾病,如血友病、地中海貧血,可以通過胚胎選擇免除后代患病的可能。目前主要用于X連鎖遺傳病、單基因相關遺傳病、染色體病及可能生育以上患兒的高風險人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