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暫緩納入醫保輔助生殖市場大勢不改
本報記者蘇浩曹學平北京報道
“北京輔助生殖納入醫保3月26日落地實施,去醫院問了說沒這個政策。請問這個什么時候納入醫保,還會納入醫保嗎?”2022年3月31日,有市民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咨詢稱。
時間回溯至2月21日,北京市醫療保障局會同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北京市人社局印發《關于規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對公立醫療機構已開展的63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行了規范調整,其中將門診治療中常見的宮腔內人工授精術、胚胎移植術、精子優選處理等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該政策原定于3月26日正式落地。
不過,4月13日,北京市醫保局回復,經核實,根據醫療保障待遇清單相關規定,按照國家醫保局要求,我市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工作暫緩執行。
《中國經營報》記者向北京市醫保局方面求證該回復真實性,醫保局工作人員表示,輔助生殖納入醫保政策確實是暫緩執行,目前國家醫保局針對輔助生殖納入醫保相關政策正在進行統籌研究,下一步,北京市醫保局將按照國家醫保局要求執行。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此次輔助生殖納入醫保進程被按下了“暫停鍵”,但隨著近年來市場需求的增長以及多項利好政策的助推,輔助生殖賽道各個產業鏈端口也有望打開,市場大勢不改。
納入醫保呼聲高漲
人口增速放緩是近年來我國人口發展變化所面臨的嚴峻現實。而“輔助生殖納入醫?!北徽J為是有效緩解上述現象的手段之一。
全國生殖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結果顯示,2007~2020年間,我國不孕發病率已從12%升至18%。并且,當前中國輔助生殖市場滲透率仍處低位。
銀河證券研報顯示,2018年我國約有56.8萬患者接受輔助生育服務,僅占同年4780萬不孕夫婦的1.2%。目前我國已有與發達國家相當的不孕不育率,但其中接受輔助生殖服務的人群比例仍有很大差距。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18年的輔助生殖滲透率僅7.0%,遠低于美國同期的30.2%。
人口增速放緩疊加逐年提升的不孕發病率,使得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呼之欲出。
在此之前,針對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的建議,國家醫保局曾先后兩次做出答復。
2020年10月10日,國家醫保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2817號建議——《關于將輔助生育診療費用納入醫保的建議》進行答復。國家醫保局表示,“目前尚不具備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條件?!?/p>
彼時,國家醫保局認為,社會經濟承受能力有限,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水平特別是城鄉居民醫保的籌資水平較低。2019年醫保人均籌資僅800元左右,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主要還是立足于為群眾提供基本疾病治療保障,著力滿足群眾基本醫療需求。
經歷了一年之后,情況有所改觀。2021年9月15日,國家醫保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5581號建議——《關于“不孕不育癥”輔助治療納入國家醫保提高人口增長的建議》進行答復。
國家醫保局表示,“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情。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醫保部門將符合條件的生育支持藥物溴隱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藥品納入支付范圍,提升了不孕不育患者的用藥保障水平。同時,在診療項目方面,國家醫保局將指導各地,立足‘保基本‘的定位,在科學測算、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逐步把醫保能承擔的技術成熟、安全可靠、費用可控的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今年全國兩會上,多位全國人大代表也呼吁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
全國人大代表、柘城縣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宋靜將北京市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的舉措作為案據寫入了書面建議,她認為,應“逐步”“逐項”將該技術納入醫保;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濟南市人民醫院針灸推拿科主任劉英才建議將鎮痛分娩和輔助生殖費用納入醫保項目,助推國家生育政策更好落地;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婦產醫院院長張治芬認為將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醫保的政策應該在各地推廣,并進一步呼吁將不孕癥的治療納入醫保。
根據平安證券研報,目前IVF(試管嬰兒)單周期平均花費約為3.5萬元至4.5萬元,如果進入醫保,醫保覆蓋約8000元至11000元,將一定程度減輕患者的負擔,增加輔助生殖意愿。
據華創證券統計,此次被納入北京醫保的項目中,部分檢測項目屬三代技術范疇,因其有嚴苛的使用標準和倫理問題,故短時間內不具大面積推廣的可能。除此之外,對患者來說,一代技術和二代技術降價幅度在1萬元左右。
產業鏈上游前景廣闊
Frost & Sullivan數據顯示,我國輔助生殖市場規模由2014年的140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291億元,并預計在2023年將增長至496億元。
伴隨著輔助生殖市場規模的逐年擴容,產業鏈上游的輔助生殖藥物、檢驗試劑等企業的市場前景廣闊。
作為國內輔助生殖藥劑市場占有率最高的藥企,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Z,以下簡稱“麗珠集團”)擁有豐富的輔助生殖藥物產品線。其中,已上市的產品包括尿促卵泡素、尿促性素、絨促性素、重組人絨促性素、西曲瑞克。
并且,麗珠集團的產品已基本覆蓋了國內擁有輔助生殖牌照的醫療機構。麗珠集團2021年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促性激素產品實現銷售收入24.54億元,約占總營收的20.57%。
2021年4月,麗珠集團的注射用重組人絨促性素(麗得寶)獲批上市,這是默克重組人絨促性素(艾澤)的國內首仿品種。隨著麗得寶上市,麗珠集團也成為國內唯一同時擁有重組及尿源產品的企業。
麗珠集團方面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重組人絨促性素銷售正處于爬坡上量階段。未來,該產品有望與尿促卵泡素等輔助生殖產品形成協同效應,快速放量搶占進口產品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加快實現國產替代。
談及公司未來圍繞輔助生殖的發展核心,麗珠集團方面表示,目前,公司輔助生殖相關產品已涵蓋降調節、促排卵和誘發排卵三大環節。公司在原有尿源產品的基礎上,也不斷加大重組產品的研發。未來還將加速推進包括亮丙瑞林微球(3個月緩釋)、曲普瑞林微球(1個月及3個月緩釋)、丙氨瑞林微球(1個月緩釋)和戈舍瑞林緩釋植入劑(1個月緩釋)等瑞林類藥物的研發進度。
在輔助生殖產業鏈中,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也是輔助生殖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在這條細分賽道中,蘇州貝康醫療股份有限公司(02170.HK,以下簡稱“貝康醫療”)是國內輔助生殖領域第一家IVD產業上市公司,2020年2月,公司PGT-A試劑盒作為三類醫療器械獲得國家藥監局注冊,是國內首個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的三代試管嬰兒基因檢測產品。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PGT系列實現銷售收入4584萬元。
據了解,除PGT-A外,貝康醫療還在開發另外兩款植入前基因檢測(PGT)重磅產品,即PGT-M和PGT-SR試劑盒。這些產品將與PGT-A試劑盒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檢測試劑盒系列,以搶占PGT賽道。
對于PGT-A試劑盒放量預期,貝康醫療CFO王燕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早在上市之初,公司就預計PGT-A試劑盒的增長是一個線性增長的過程,想要更好地實現放量目標,需要臨床的配備,患者的準備,以及政策的推動三重落地。
“從2020年至今,三代試管嬰兒的滲透率一直在穩步提升。從整體可以看出,國家宏觀政策對輔助生殖的發展越來越支持,臨床醫生、行業專家以及患者對于三代試管嬰兒的接納程度也在持續提升。因此我們認為,2023年和2024年會是關鍵性的兩年,在這其中,國內三代試管嬰兒極有可能出現爆發式增長?!蓖跹嗳缡钦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