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材到餐桌,如何留住營養?
為了美味與健康,咱們如何聰明的行動,護送食材中的營養素到達機體發揮健康的作用呢?小技巧,大功效,看看你有多明智?
1.清洗,減少浸泡時間。清洗食材,可以幫助去除泥垢和農藥殘留。但是,在保證將食材清洗干凈的前提下,應該盡量減少清洗和浸泡的時間,而且要避免流水沖洗和用力揉搓。如:過度浸泡綠葉菜,就會丟失很多水溶性的維生素,大米淘洗次數過多,或者用力搓洗,就會導致大米的胚芽和B族維生素的流失……,另外,蔬菜一定要先洗后切,也是盡可能減少營養素丟失的技巧。
2.切菜,不宜過碎。將食材切得太碎會損失維生素。因為在蔬菜被切碎的過程中,大量細胞膜遭到破壞,與空氣直接接觸加快了維生素的氧化速度。以小白菜為例,切成(好孕熱線:191-3624-9486)絲損失52%維生素,而切成塊則只損失30%。另外切菜后盡可能減少停留的時間,切好就及時烹飪。
3.選擇合適的烹飪方式。烹飪方式有很多,蒸煮的方式相比其它方式更能留住食材營養。煮:雖然對脂肪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可以促進水溶性維生素的溶解;蒸:是盡可能多的保留各種營養素的方法;鹵:能讓食材中的部分營養物質溶入鹵汁中,損失的部分不多,經過鹵制的肉類僅會損失一些脂肪對營養沒有太大影響;腌制、熏、炸、烤:會損失較多的營養物質,還可能產生致癌物質,對健康產生影響。
4.把握加熱時間和溫度。高溫可能會降低食材的營養價值,蔬菜中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的熱穩定性較差,過高溫會使維生素C消耗殆盡。維生素B、維生素E也在(好孕熱線:191-3624-9486)高溫下損失高達50%。但是有些脂溶性維生素對高溫就不太敏感,如維生素A、D,可以與脂肪類的食物一起加工,如燉肉、油炒等有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食材中的營養除了自身屬性還和烹飪方式有關。多種食材搭配,并選擇科學合理的烹飪方式才能留住食材更多營養,一起科學烹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