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健康康、積極向上的孩子:要慢養、牧養、順養!
原標題:健健康康、積極向上的孩子:要慢養、牧養、順養!
多年來,我們都在談養育孩子、教育孩子和培養孩子的問題。
那么,這個“養”字到底該怎么理解,怎么把握?
其內涵應該是尊重生命,尊重孩子,培植精神,養育人格,讓孩子自由成長,讓生命快樂健康。
從事教育工作這么多年,我以為,要真正養出各方面健健康康、積極向上的孩子,就必須要慢養、牧養、順養。
1、孩子成長講究慢養
“慢養”不是故意“慢”,而是育人上尊重生命。
有耐心,不盲從,不急于求成,更不能夠急功近利。
讓生命按著自身的規律一點兒一點兒地成長。
生命的成長需要日積月累,不能夠“催化”成長。
現在困擾許許多多家長的,是社會上教育的功利主義傾向日益嚴重,導致我們許多家長盲從了不正確的教育做法,都去催化孩子的成長。
這么做如同“揠苗助長”,過度“施肥”。
和“慢養”相對的,自然就是“快養”。
現在“快養”的現象非常嚴重。
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中學化,學生學習奧數化,人生成長分數化——這樣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過度“施肥”就使得學生“營養失衡”。我這里說的“營養失衡”是指孩子的成長被異化,不能夠很健康地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上,如果我們不能夠靜下心來,不能夠耐心地去育人,那么孩子就會在這種“快養”的教育當中失去真正的自我。
孩子的生存權、受教育權和自由生活權就會受到破壞。
2、孩子成長要講究牧養
這是一個非常形象的說法。
“牧養”有“放養”的意思,但不是放手不管。
我們要像有經驗的牧人放牧一樣,把羊群帶到肥美的草地,讓羊盡情地吃草。
我們要把孩子引到更廣闊的、富有意義的知識空間,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愿望和熱情。
從這個角度上講,激發孩子求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牧養”的核心價值。
比如讓一個孩子熱愛閱讀,讓一個孩子有目的地去實踐,去參觀各種博物館,去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活動等。
這種“牧養”的方式,都是有利于調動孩子成長的積極性的。
他們會非??鞓?、非常主動、非常積極地參與到活動當中。
現在的問題是更多的家長“圈養”孩子。
孩子活動交往的范圍很小,成長方式也非常單一,甚至枯燥。
許多孩子每天就是上學、做作業、寫試卷、上培訓班,有的在學前就過早學習系統的學科知識。
家長替代了孩子的成長,束縛了孩子的發展。
“圈養”讓孩子的生命失去了更多的意義與光彩。
3、兒童成長要講究順養
“順養”不能夠理解成溺愛,也不能夠理解成放任自流。
不是說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說什么就說什么,那樣就失去了我們教育實際存在的價值。
我這里說的“順養”,是指要因材施教,是指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健康甚至高雅的興趣和愛好。
促使孩子有個性地成長,鼓勵他成為最好的自己。
當一個學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的時候,我們家長、老師,應該呵護,應“順木之天性”,發展他的個性,開發他的潛能。
所有的家長,所有的老師,所有的學校,乃至整個社會,如果能更多深層次地思考孩子,發現孩子,尊重孩子,才能真正為了孩子,才能使我們所營造的環境更有利于孩子的生命成長。
如果真能如此,孩子們成長的每一天都會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