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性知識,家長應該怎么教?
原標題:幼兒性知識,家長應該怎么教?
文|孕育乖寶寶
在家庭內部對孩子進行的性別角色、性知識、性道德和性法制教育其實是相當重要的。這既是知識教育,也是高尚的情感教育。那么,幼兒性知識,家長怎么教?
1、孩子出生后,無論性別如何,在取名、著裝、生活用品的選擇上都不應混淆,以免孩子從小對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朧”意識,從而影響孩子的性取向。期望孩子是父母所盼求的性別,或雙親偏愛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裝或將男孩扮女裝,均會影響孩子的“性自認”,導致后來性格和行為上的改變。
2、當孩子能聽懂言語時,家長應把性教育貫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著裝、修整發型及玩具選擇等方面要有明確的性別區分。還可通過書報、畫冊、影視、講故事等去引導孩子觀察動物、植物的生長和繁殖,使孩子對生殖總是產生一種自然的認識,從而使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人類,認識生命本質,使“性自認”得以完成。
3、自由探索自己的身體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開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選擇適當時機,如洗澡、睡前等,很自然地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尤其是要孩子認識到生殖器官與人體其他器官一樣并不神秘,而且引導孩子要保持自體清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4、當孩子提出有關性方面的疑問時,父母不應回避,宜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言語和方式予以解答,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解決和滿足。
5、父母自身行為的模范也很重要。父母之間感情真摯、融合、道德高尚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就會使孩子熱愛人生,熱愛生活,正確對待性的問題。
6、對常遇到的問題應恰當予以解釋。
如:人是怎樣出生的?可以從值物開花結果講起,接著聯系到人的“性”與生殖,也可以從動物的生殖活動進行示范性比喻。淺顯地介紹人類生殖的生理,有助于孩子弄清問題。進行性教育時既要如實相告,又不能太復雜;既要鼓勵孩子的求知欲,又要把一些具體細節很自然地延遲到孩子的未來生活中去了解。
又如性別是怎樣決定的?要用深入淺出和通俗的言語介紹染色體與生殖器官分化的關系,腦中樞雄激素化和出生環境影響與性別意識形成的聯系。
再如:女孩和男孩排尿的方式為何不同?排尿時女孩取蹲位,男孩取站位似乎是天經地義。然而一些女孩子試圖取站立,結果不像男孩那樣“射出”,而是淌進褲管和鞋襪。可告以兩性排尿時所采用的位置不同取決于解剖結構的差異,順便告訴孩子外陰部結構。
幼兒性教育什么時候開展好?
國外的性教育都是從幼兒園開始,外國的孩子從小就了解了自己的身體并懂得性保護。但國內現在性教育大部分還是設置在初中。 從教育學和心理學角度,初中階段學生生理相對成熟,但卻是心理最不穩定的時期,這個時期進行性教育,學生已經不可避免地對性帶有一定的色彩和偏見,相反會起到反面的誘導作用。
國內一些專家研究發現,6歲是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最佳起始時期。建議在孩子的性觀念未被社會一些不良影響扭曲之前,從幼兒園就開始普及性知識,及早普及正確的性觀念和科學的生理知識,并學會保護自己。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