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龍鳳胎27周早產病危,父親拒絕救治不但花錢還會有后遺癥
原標題:試管龍鳳胎27周早產病危,父親拒絕救治:不但花錢還會有后遺癥
2021年7月22日,湖南省邵東市楓林路一個廁所里,一名孕婦誕下一個龍鳳胎男嬰。
不久后,男嬰的妹妹降生在前往醫院的救護車上。
兩個嬰兒都是27周的早產兒,體重只有兩斤多,剛進醫院就下了病危通知書,最終兄妹倆轉院到湖南省兒童醫院進行救治。
醫生介紹,兩個孩子的病況不容樂觀,在進入兒童醫院之前,孩子的情況就非常嚴重,導致之后的治療效果不是很好,孩子患有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肺炎、敗血癥等等,都是因為感染引起的。
孩子們年齡小,又是早產、體重輕、病情重,一旦治療不及時,隨時有生命危險。
同時,醫生還給孩子奶奶張碧英打了預防針:后面的治療過程、費用都是超過一般的范圍。
看著年幼的孫子孫女,奶奶張碧英心痛不已,更讓她難過的是,在把兩個孩子送到長沙后,她的兒子,孩子的兩個父親陳驍,就回到老家不見蹤影,電話也關機。
張碧英知道,兒子是想放棄兩個孩子,但是作為奶奶,她不愿放棄兩個年幼的生命。
張碧英找來了《尋情記》的記者,帶著他們來到老家邵東。
陳驍經營一家修電動車的門面,記者說明來意后問他:
“怎么不去看望孩子?怎么不管呢?”
聽到記者的話,陳驍趕緊回避鏡頭:
“你不用管!”
陳驍的妻子謝旭明也在店里,但她坐在椅子上,對婆婆和記者的到來無動于衷。
一見到母親,陳驍就將她往外面推,讓她不要再管兩個孩子,可張碧英還是希望兒子能承擔起做父親的責任:
“自己的孩子為什么不管了,有什么事情你都要面對!”
可陳驍的口中只有退卻和回避:
“我怎么想辦法?怎么去借錢?要借錢去哪里借錢?你要我去哪里借錢?”
“現在生意也沒什么生意,并不是幾百塊錢、幾千塊錢,幾十萬到哪里借?我們哪里有經濟能力去借到那么多錢?”
面對兒子兒子的解釋,張碧英一句話指出他的問題所在:
“你考慮了(怎么)解決問題嗎?”
陳驍今年32歲,他將自己多年的積蓄都用來做試管嬰兒。
可兒女的降生并未給他帶來初為人父的喜悅,反倒成了災難,他已經無力負擔兩個孩子高昂的治療費用。
陳驍還擔心母親張碧英的身體,張碧英有慢性胃炎,一生氣就疼痛難忍,也不舍得去醫院看病,看到兒子如此不聽勸,她更生氣,身體也更難受。
陳驍繼續解釋:
“你看你這個胃病都沒得錢去治療,更何況是兩個寶寶的病,更加沒有這么多錢去治了,哪里有錢來承擔醫藥費呢?”
“孩子這么病重,家里面又沒有錢,萬一把家里面的錢全部都花在他們身上,救了之后,我還要擔心她們有沒有什么后遺癥,如果特別嚴重的后遺癥,不是影響他們一輩子嗎?讓我們去照顧他們一輩子,那不是害了他們嗎?”
張碧英還是不停勸說兒子:
“只要他們還有活的機會,也要把他們就過來!”
陳驍的妻子謝旭明今年25歲,長相清秀,但是妻子也是陳驍難以言說的痛。
兩人都是獨生子女,陳驍家境困難,不好找媳婦,在別人的介紹下,認識了謝旭明。
兩人見面后,謝旭明的父親介紹了女兒的情況:她的智力有點低下。
可謝旭明想著母親獨自撫養自己的不易,自己家庭情況實在不好,想趕快結婚,讓母親早點安心。
相識10天后,陳驍和謝旭明領了結婚證。
因為謝旭明無法生育,陳驍便拿出所有的積蓄做了試管嬰兒。
聽到手術成功的那一刻,陳驍的喜悅無以言表,他以為跨過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坎,可沒想到苦難剛剛來臨:
謝旭明早產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兩個孩子病情危重,命懸一線。
如今陳驍面臨的是多重打擊和顧慮:
1.家里實在沒有錢給孩子治病,也沒有地方去借錢,連母親的胃病都沒錢醫治;
2.即便孩子們治好了,也可能有后遺癥,可能需要照顧一輩子;
3.謝旭明只有十歲孩子的智商,她無法生活自理,平常做飯都需要婆婆在一旁指點,照顧了孩子,妻子怎么辦?
在孩子出生前,陳驍就給自己的小家庭有了規劃:母親回老家享福,自己和妻子在城里繼續打拼。
他給未出生的孩子買了很多嬰兒用品,孩子的東西,比三個大人的都多,還有親朋好友送給他們的嬰兒衣服,一家人把用品整理好,把衣服熨燙好,專心等待孩子的降臨。
可如今,一家四口人,有三個需要照顧,今后的路怎么走,陳驍很迷茫。
陳驍看了孩子們如今的照片,他一眼就看出來哪個是兒子,哪個是女兒,他注意到,女兒比兒子還要胖,而且兒子比以前更瘦了。
醫生說,男嬰濤濤因為腹腔便血,腸道感染非常嚴重,隨時有生命危險,如果不繼續治療,腸子可能會完全壞死,必須快點給孩子做手術解決腸道問題。
濤濤的治療費大概18萬元左右,這還只是一個孩子費用,兩個孩子的治療費,大概在30多萬。
陳驍很頭疼,做試管嬰兒花去了將近10萬元,如今的修車鋪,也是借錢開的,他實在是無處可借。
可張碧瑩很堅持,她提議,讓兒子找岳父謝軍志尋求幫助,畢竟兩個孩子也是他的外孫。
謝軍志也很為難,謝旭明是他唯一的女兒,他也想外孫早點恢復健康。
可他實在愛莫能助,他90年代下崗,如今在學校做保安,老伴也是下崗工人,兩人東拼西湊借錢蓋了房子,如今還有10多萬的外債,當初女兒女婿做試管嬰兒,他們也曾出資5萬元。
看到親家為難,張碧英干脆給謝軍志下跪,苦苦哀求,讓他救救兩個孩子。
看到婆婆哭得撕心裂肺,謝旭明將父親單獨喊到房間里,把兩個孩子在醫院搶救的照片給父親看,雖然她智商只有十歲的孩子,但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爸爸,我的兩個小寶寶要救命,但是我們生病沒有錢,你要借點錢給我們。”
謝旭明不善表達自己的情緒,但她也很想念自己的孩子們,她已經三個多月沒見到他們,上次見到孩子,還是他們剛出生的時候。
記者問她:媽媽是做什么的呢?你是媽媽,你想做什么?
謝明旭回答:
“媽媽是帶他們的。”
“我要努力地去賺錢。”
為了生下孩子,謝旭明忍受了做試管嬰兒的痛苦,雖然生下孩子后沒再見過他們,但她依然清晰地記得,男孩是大的,是雙眼皮,女孩是小的,是單眼皮。
謝旭明對孩子的感情打動了父親,他向親友借了3萬元,給女婿轉了過去。
陳驍也向朋友借了幾萬元錢,他向岳父保證:他會想辦法籌集資金,并且會照顧好妻子,克服眼前的困難。
10月29日,醫生給濤濤做了手術,如今孩子恢復得比較順利,以后定期復查,并且要注意營養。
醫生也給他申請了醫院的幫助基金,解決了8萬元的費用,以后的醫療費,醫院也會盡量減免,醫保也可以報銷一些費用。
通過病房的監控,張碧英和陳驍為病床上的小嬰兒加油打氣。
和正常孩子比起來,兩個小嬰兒依舊非常瘦小,他們的未來充滿不確定因素,也意味著有重重困難要克服。
為了讓兒子堅定走下去的信心,張碧英帶著陳驍來到農村老家,來到他們的房子前。
14年前,陳驍的父親去世,這棟兩層房子,是他和母親一點點攢錢蓋起來的,一開始是個只有一層的平房,母子倆有點錢就用來蓋房子,漸漸地成了今天的兩層樓。
陳驍說,母親不容易,父親生病的時候,是她扛起了家里的一切;為了讓陳驍體面地娶到媳婦,拼了老命蓋起了這棟房子;為了兒子,張碧英沒有再找老伴,因為重新組建家庭的話,心就無法完全用在兒子身上了。
為了改善經濟狀況,陳驍去學了做腸粉,他買了做早餐的設備,妻子為他打下手,母親負責后勤,一家人為了孩子的未來凝聚在一起……
母子倆在面對孩子、面對困難的態度和行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陳驍最缺的,就是母親張碧英的堅韌和永不放棄。
試想一下,如果張碧英像陳驍那樣沒有擔當,或許陳驍連今天這個門面都沒有。
張碧英為了兒子,放棄重組家庭的機會,咬牙給兒子蓋房、娶妻、生子,也是在她的堅持下,兩個孫子、孫女有了重生的機會。
對于陳驍來說,孩子身患重病確實不幸,無錢醫治也能理解。
但他做得最錯的是:還沒有努力,就放棄了孩子生的希望,面對困難不想著如何解決,只是一味回避,不愿承擔做父親的責任。
資金問題,陳驍可以向親朋好友求助,可以通過網絡、通過媒體求助,也可以找街道、社區、醫院尋求解決辦法。
如果妻子在家無人照顧,完全可以把她先送回娘家,向岳父母說明情況,讓他們幫忙照顧。
至于是否有后遺癥,也要在治療后,聽從醫生的醫囑……
只要努力,辦法總比困難多。
好在在張碧英的堅持和家人、朋友、醫院的幫助下,陳驍暫時邁過了這個坎,也開始為以后的日子努力。
希望他能堅強起來,承擔起做父親的責任,撐起這個來之不易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