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娃”出大招北京做試管嬰兒將納入醫保下一個是誰
■廖木興/圖
想生娃卻懷不上,懷不上又做不起試管嬰兒,這成為不少育齡家庭的困擾。2022年2月21日,北京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聯合印發《關于規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后簡稱《通知》),將門診治療中常見的宮腔內人工授精術、胚胎移植術、精子優選處理等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新政策于2022年3月26日生效,適用于北京市15家具有輔助生殖資質的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的公立醫療機構,非公立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參照執行。《通知》引發了業內人士瘋狂轉發與討論,北京是全國第一個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的地區,它帶頭將輔助生殖服務從“無醫可保”邁入“醫保支付”,刺激了輔助生殖領域市場。
■新快報記者 梁瑜
1 北京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對參保人全額報銷
在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官方網站,《通知》發布的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表顯示,在此次北京納入醫保“甲類目錄”的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中,有2項屬于人工授精技術——“宮腔內人工授精術”“體外受精胚胎培養”,1項屬于二代試管嬰兒技術——“卵母細胞漿內單精子注射”,3項屬于三代試管嬰兒技術——“胚胎單基因病診斷”“染色體疾病的植入前胚胎遺傳學檢測”“囊胚/卵裂球/極體活檢術”,項目價格從180元到5050元不等。它們都將被納入甲類醫保報銷范圍,意味著患者在北京醫療保險定點的輔助生殖中心進行這些項目時能夠完全免費,全額報銷。
在此之前,臨床沒有任何輔助生殖技術項目能夠進行醫保報銷,僅有女性不孕不育相關的婦科檢查及部分降調節、誘發排卵、黃體支持等的藥物納入醫保報銷中。
2 據估可減少25%-30%費用,提高輔助生殖可及性
輔助生殖技術是不孕不育癥的主要治療選擇之一,指運用醫學技術和方法對配子(精子和卵子)、合子(受精卵)、胚胎進行人工操作,以達到受孕目的的技術,分為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及其各種衍生技術。
近年來,中國出生率持續走低。2020年,中國的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已經跌至1.3,進入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行列。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輔助生殖技術一定程度上成為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抓手。
然而,據中國人口協會、國家計生委聯名發布的《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中國的不孕不育率已達12.5%-15%。據此粗略估算,我國不孕不育患者人數約5000萬。中信證券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輔助生殖的滲透率約為7%,遠低于歐美的滲透率。專家分析,我國輔助生殖滲透率不高的原因,一是患者本身身體條件不需要或不適用輔助生殖技術,二是輔助生殖費用太高而無力承擔,三是沒有選擇在國內進行輔助生殖。
據業內人士統計,一代/二代試管嬰兒每個周期治療費用是3萬-5萬元,三代試管嬰兒每個周期治療費用4萬-6萬元,一個周期需要耗時2-3個月,部分患者需要經歷2-3次胚胎移植才能達到妊娠標準。據此估算,部分不孕不育夫婦在輔助生殖上的花費會在10萬元以上。
輔助生殖服務經過醫保報銷,可以省多少費用?
據專家估算,這些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醫保后,若后續細則跟進順利,每個周期可相比納入醫保前減少25%-30%的費用。
3 北上廣深或成首批輔助生殖醫保覆蓋城市
2021年三孩政策落地后,民眾對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醫保呼聲更為強烈。2021年9月15日,國家醫保局在答復人大代表建議時,表示將指導各地立足“保基本”的定位,逐步把醫保能承擔的技術成熟、安全可靠、費用可控的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如今,北京首吃螃蟹,成為“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首個落地之所。北京市的這次創舉,將成為輔助生殖領域里程碑。
而這只是一個開始。北京作為首個將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的地區,相關措施的實施將對全國其他地方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北京之后,誰會是下一個將輔助生殖進醫保的省份?業內人士表示,長遠來看,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是必然趨勢。如果今年北京醫保的季度報告結果不錯,那么這一醫保新政很有可能會更快被推向全國。但目前并非所有省市都具備完善的條件,還需要時間推廣。從近一兩年的人大建議及其各省份回應來看,北上廣深等醫保基金能夠支持的一線城市將有可能成為輔助生殖技術項目進醫保的首批城市。下一個是廣州、上海還是深圳?今年1月初的廣州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也建議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但廣東目前還沒有進一步動作。
4 4000億元新風口刺激輔助生殖市場增量
我國5000萬不孕不育患者背后是一個價值4000億元的新風口。部分輔助生殖項目進入醫保,提高了患者的可及性,緩解不孕不育家庭支付壓力,刺激輔助生殖領域增量市場,有望推動需求端的快速釋放,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從而推動行業的發展。北京作為我國首都,率先將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無疑釋放出一種信號:國家對輔助生殖行業的重視以及對其技術的扶持。國家需要釋放這部分“想生不能生”人群的生育力,大力扶持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其次,再讓那部分因為經濟壓力望而卻步的不孕不育患者,可以通過醫保報銷緩解支付壓力,刺激生育的增量市場。
平安證券認為,輔助生殖項目進入醫保,將推動行業加速發展,下游的醫療服務企業將率先受益。受此消息影響,香港資本市場上輔助生殖概念股錦欣生殖漲幅一度超過9%。A 股輔助生殖板塊更是大漲。2月21日,37家輔助生殖概念股中,有35家上漲。2月23日開盤,悅心健康、翰宇藥業漲停,康芝藥業、西隴科學、澳洋健康等多個相關概念股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據了解,2021年三孩政策頒布以來,國內的瑞柏生物、韋拓生物、東蘊醫療、女媧生命等近十家輔助生殖上游器械/技術供應商已紛紛完成融資。此次北京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給輔助生殖的熱火上加了一把柴,也大大推動了輔助生殖上游的高速發展,刺激整個市場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