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納入醫保四川“下一步,安排”!輔助生殖機構再新增規...
原標題:試管嬰兒納入醫保?四川:“下一步,安排”!輔助生殖機構再新增規劃20家!!
今年全國兩會,輔助生殖成為熱議的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就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國家醫保局支持將人工輔助生殖技術(試管嬰兒)醫療費納入醫保報銷的建議》。在梁益建看來,我國正面臨育齡期婦女生育率逐年下降、育齡期夫婦不孕癥發生率升高的問題,“各類輔助生殖技術快速發展,技術水平逐步提高,為不孕不育夫婦帶去希望。”
▲ 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主任梁益建。
值得一提的是,繼北京醫保局將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之后,四川、山東等也對輔助生殖是否納入醫保進行了積極表態。
四川省衛健委:下一步安排!
近日,有市民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現階段我國實施優生計劃,很多老百姓有了多胎的想法,由于不是人人都能自然受孕,于是醫療輔助應運而生。但醫院的輔助生殖費用高,而且因為很多因素幾乎不會一次成功。因此,希望政府在加強醫護人員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同時,能在輔助生殖費用方面給予補助措施,從而減輕老百姓負擔。
▲ 網絡截圖
接到市民反映后,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對此回復: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指導原則(2021版)的通知》的要求,結合四川省的實際情況,省衛健委已編制并印發《四川省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2021-2025年)》。“十四五”期間,全省新增規劃輔助生殖機構20家,建成后全省輔助生殖機構共36家,服務輻射全省各區域,可滿足全省群眾生殖健康需求。今年也正在制定緊缺人才培訓方案,將生殖醫學(人類輔助生殖)納入培訓計劃,提高輔助生殖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下一步,擬借鑒個別省市做法,會同相關部門,積極爭取將常用的輔助生殖技術進行統一定價,將常見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進一步減輕群眾相應負擔。
事實上,四川省衛健委的回復透露出兩個要點:輔助生殖機構“松綁”以及輔助生殖納入醫保。
據媒體報道,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是我國西南最大的“試管嬰兒”中心,每年“誕生”約3000個新生命。這樣的數據并不能滿足省內不孕患者的就醫需求。
川醫觀察曾對川內輔助生殖機構做過分析(?點擊閱讀詳情):據推算,四川省約有25萬的不孕癥患者有潛在輔助生殖技術就診需求,而輔助生殖機構主要分布在成都,面臨著服務總量不足、機構發展不充分、區域分布不平衡等系列問題。而在2021年11月發布的《四川省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 (2021-2025年)》,未來四川將在至少17市州設置輔助生殖技術機構,這對二級城市的公立醫院來說是個好消息。
隨后,山東3月9日也回復相關留言表示,將逐步把醫保能承擔的技術成熟、安全可靠、費用可控的診療項目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努力提升患者保障水平。
此外,今年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提出“請求不孕不育納入醫保,請求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對此,河南省醫療保障局回應稱:“在當前情況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主要還是立足于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保障,著力滿足基本醫療需求,還沒有能力將支付范圍擴大到輔助生殖類項目。”
雖然各地情況不同,但從官方的態度不難看出,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似乎是早晚的事。參考目前人口格局現狀,北京打出“第一槍”,帶頭將輔助生殖服務從“無醫可保”邁入“醫保支付”,刺激了輔助生殖領域市場后,支付能力強的省份會相繼落地。
不過,一位接受輔助生殖的人士向介紹,目前納入醫保范圍的僅僅是輔助生殖技術。在輔助生殖服務過程中,藥品費用也非常高昂,例如促排卵針一劑就上千元。促排方案要用多種針劑,一個治療周期下來總花費正常在1.5萬元-2萬元之間,后期要人工大量補充激素,費用也很高。
未來,輔助生殖技術能否在全國范圍內納入醫保?輔助生殖有關的藥物和服務是否會納入醫保?相信不會太遠!
合法捐卵、儲卵有望進一步規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減輕家庭養育負擔。
全國人大代表劉英才在小組會議發言時建議,將鎮痛分娩和輔助生殖費用納入醫保項目,助推國家生育政策更好落地。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涿州范陽醫院院長周松勃認為,要鼓勵研發新興的輔助生殖技術,將成熟、安全的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
根據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中國經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有536家,經批準設置人類精子庫的醫療機構有27家。近年來,每年人類輔助生殖各項技術類別總周期數超過100萬,出生嬰兒數超過30萬。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我國目前運行相對成熟的精子庫,卵子庫卻一直沒有建立,也催生了地下商業買賣卵子黑色鏈條。如今,這一現狀有望加速進行規范。
國家衛健委于2022年1月公開《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4201號提案答復的函》(下稱《答復》),明確要建立健全合法捐卵、儲卵途徑,國家衛健委已啟動對輔助生殖技術相關管理辦法、基本標準和技術規范等的修訂工作。此外湖南省衛健委在《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對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0758號提案的答復》中明確有條件的開放具備醫學指征的單身女性進行凍卵具有一定的現實需求。
醫藥企業積極布局
迎藍海市場
據調查,2018年我國約有56.8萬名患者接受輔助生育服務,僅占同年4780萬名不孕夫婦的1.2%,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2023年仍維持在1.8%左右的低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不孕不育、高齡生育困難等問題愈加凸顯,加之人們對輔助生殖技術的認知加深、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鼓勵生育的政策放開等,未來中國輔助生殖的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
根據蛋殼研究院《2021輔助生殖行業研究報告》,試管嬰兒的市場需求規模在4212億元,人工授精的市場需求規模在129億元,整個輔助生殖市場需求規模達到4341億元。東吳證券指出,未來隨著大眾對輔助生殖的認知和接受度上升、生育政策放寬等,國內輔助生殖市場有望持續擴張,預計2023年IVF(體外受精)取卵周期數達132.6萬個。
縱觀國內輔助生殖市場,公立醫院憑借豐富的醫療資源占據主導地位。據悉,2020年國內具有IVF牌照的機構一共有411家,其中民營機構僅有38家;IVF治療周期數超過5000個的機構約30家,而民營機構僅有3家。
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促使許多企業探測到利好信號,紛紛加入輔助生殖市場,積極布局相關業務。有媒體統計,目前A股市場嬰孩概念股約50只左右,其中包括11家輔助生殖上市公司。“生育焦慮”帶動“三孩”概念股走強,包括孩子王、愛嬰室等近期走勢活躍。另外,不少上市公司開展輔助生殖領域產品及業務,搶先進入千億元級行業賽道。
? 素材來源:澎湃新聞、證券日報等
? 精彩回顧:
1、網友:成華區起飛了!2家開業,5家在建!“老破小”成華區醫院修不停,醫療資源迎來井噴!
2、省腫瘤、華西醫院同臺競爭!新院區爭相瞄準治療癌癥的“狙擊槍”:“質子治療”
3、重磅!川北醫學院籌備升格大學,四川兩所醫學院的“大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