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不愿生孩子的背后,是對未來的憂慮,不想把貧窮帶給下一代!
原標題:90后不愿生孩子的背后,是對未來的憂慮,不想把貧窮帶給下一代!
夫妻因超生被征收32萬元
前段時間,小編看到這樣一則新聞,廣州市一對夫妻因超生被征收32萬元社會撫養費。目前夫妻銀行賬戶已被凍結。夫妻二人現已因此無法正常生活,第二個孩子在家中因沒錢交學費而無法入學幼兒園。
據報道稱,社會撫養費的征收標準是當地年收入水平的三倍,而本次征收社會撫養費也并沒有存在違規操作的現象。夫妻二人表示,意外懷上后也糾結了許久要不要去做流產,但最后還是選擇將他留下。夫妻二人也知道超生將被征收社會撫養費,但沒想到會征收這么多。
可見,夫妻二人其實并沒有做好生孩子的準備。或許只是單純的一時沖動,覺得小孩也是一條生命,(Q:914935817)不該剝奪他他看一眼世界的權利。可夫妻二人也明顯沒有想過,這個孩子降生之后,他們也并不能支持這個孩子看到更好的世界。
你們覺得,貧窮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2019年新生兒不足1500萬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人口出生率呈現年年下降的趨勢,2019年人口出生率僅為10.48‰,新增人口1465萬。
新生兒出生的逐年下降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算來看,人口若要達到世代更替的水平,每對夫妻要生2.1個孩子。而今天中國總和生育率僅為1.5,遠遠達不到世界平均水平。
社科院在2019年初發表的綠皮書中也指出,2029年,中國人口或將達到峰值14.42億,2030年起,將持續進(Q:914935817)入負增長階段。而據去年的統計顯示,每100個勞動人口,將會負擔17.8個老人。
社會老齡化加速,生育率下降,經濟增速降低......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中國才選擇全面放開二孩政策。
可自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后, 除了同年新增人口有所回升外,其余年份仍舊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90后不愿生孩子,原因何在?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作為生孩子的主力,就90后這一代本身來看,在《2019中國90后消費金融發展現狀報告》指出,近六成90后有實際的負債。負債的背后,是消費意識的轉變。對于消費,90后的消費水準往往會更高,會比上一代人追求更高的消費品質。而作用在消費金融領域里,其結果就是有超過六成人都使用過消(Q:914935817)費金融。
也正是在這種超前消費的觀念影響下,90后對生活精致程度有著更高的追求。而對年輕人來說,更高的生活的水平,同樣意味著更多的負債。
誠然,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本身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但在消費觀的另一面上,90后理財意識同樣也并不差。騰訊發布的《"90后"理財與消費報告》顯示,有84%的90后具有理財的意識。所以,90后不愿生孩子的根本,絕不會是因為90后的消費觀壓垮了90后。
還有一點,是來自于觀念本身向著重視自我的方向轉變。孩子的教育成本到底有多高;如果選擇要小孩會不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影響;要了孩子會不會影響和另一半的感情世界;生了小孩養不起怎么辦.......等等一系列問題。
更重要的還(Q:914935817)有外部因素,90后的工資跟不上房價上漲的水平。據調查顯示,90后平均月收入在8000元左右,而全國一線/準一線城市的房價均價在20000元左右,遠遠跟不上房價上漲的水平。過高的房價,也就成了壓在90后心頭的一座大山。每個月月供房貸,車貸,過高的經濟壓力讓這一代年輕人并不愿意要小孩。
也正是這些原因,讓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再去生孩子。也就導致了這屆年輕人普遍都會有這種看法:連自己的生活都滿足不了,怎么去滿足孩子?
不養何生?請照顧好你的孩子!
窮和富一直是個相對概念,前文提到的那對夫妻,每月收入僅有10000元左右。只有兩個孩子的時候,收入也堪堪僅夠生活的開銷。
社會撫養費收費過高固然是有不合理之處,但更(Q:914935817)關鍵的,這對夫妻真的考慮過孩子出生之后的生養問題嗎?孩子出生了,卻無法讓自己的孩子過上平常小孩的生活,10000元的收入,是否真的可以讓三個孩子健康地長大?有人說苦一點就過去了,但這對小孩來說又何嘗不是種負擔呢?
前段時間,還爆出了一則新聞,廣西一對90后夫妻生9個孩子,夫妻二人靠著政府每人350元的救濟金度日。夫妻都沒文化,自然也沒考慮怎么過9個孩子到底要怎么養,生出來九個孩子,更沒考慮過當九個孩子進入社會,面對著不同于大山間的廣闊天地,該如何面對步入社會后面對的自卑與失落。
有部電影,叫《何以為家》。男主角贊恩今年12歲,他的父母因為自己的難民身份,無法找到正經的工作。為了生存,父母甚至不惜賣(Q:914935817)掉自己的女兒,讓她去當別人的童養媳。在男主角的父母眼中,孩子只是他們維持生計的工具。如果生出來是女孩,那就是賣給大戶人家,如果是男孩,那就是讓他們無休止的工作。
這樣的孩子沒有未來,后來男主起訴了他的父母,影片中法官問男主:"你為什么要起訴父母。"贊恩答:"因為他們生了我。"
正確的生育觀念,擺脫多子多福
你們覺得貧窮離我們有多遠?
我不是說窮人不適合生孩子,但生孩子已經不再是古代那種分擔家庭風險的事,在現代更多的,是一種社會責任。
的確,新生兒出生數量下降確是個不爭的事實,但在生孩子之前,就應該想清楚該如何對孩子的未來這是負責。現在早已不是古代,多子多福是建立在"多子可以降低喪失勞動力的風險"之上的。(Q:914935817)站在國家層面上,更應該考慮的是少生優生;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更應該明白如何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不養何生?這不僅僅是90后這一輩的共同憂慮,更是我們所有人都該思考的一個問題。生了孩子卻不能給他應有的生活環境,這不僅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更是對孩子的不負責。
貧窮和我們的距離,或許就是我們和正確觀念的距離。
那對廣州夫妻真的是被32萬壓垮的嗎?不,是被錯誤的生育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