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用中藥灌腸要注意些什么?
原標題:中藥灌腸應該注意什么?

一、中藥灌腸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嚴格的無菌操作。用于灌腸的輸液管應在7天內連續使用。最好每次更換一個。在填充導管(或小肛管)1次后,可以用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然后清洗干燥。待機或煮沸30分鐘后讓其干燥。
2,選擇灌腸時間。排便后,腸道應保持4小時以上才能入睡。每天適當一次,少數患者每天可以進行2次。
3.灌腸溫度。灌腸液的溫度應為38~40度。在冬季,患者應該熱身?;颊邞撚檬终茰y試不要用熱手來避免冷刺激對腸蠕動的影響。
4,灌腸的位置和方法。將患者置于左側臥位,使膝蓋彎曲,并將塑料墊置于臀部下方以保護床。套管的深度為15-20厘米。導管的前端用肥皂水或石蠟油潤滑。外科醫生有一次性手套。
5,灌腸速度調節滴速為50~60次/分鐘,速度不能太快,否則會影響腸道的停留時間。
6,導管阻塞的治療。如果在滴水過程中有堵塞,液體不能進入,可以旋轉肛管或稍微拉出肛管,或搖動灌腸,以防止液體沉積物堵塞導管。
7.灌腸結束后的治療。輕輕拉出肛管,在臀部下方放一個柔軟的枕頭。在背部30分鐘后,改變位置以防止藥物溶液流出。
二、自己灌腸法操作步驟
在進行我們自己的灌腸方法之前,我們需要使用液體或粉末灌腸,醫用輸液瓶,輸液管和注射器。還有一個強大的皮帶,洗臉盆,植物油和衛生紙。以上項目均在灌腸過程中使用。
灌腸準備好后,我們將按照醫生的指示使用灌腸中藥,然后將液體倒入干凈的器具中使用。第二步是制備約100ml的醫用輸液瓶,并且還需要輸液管。應首先移除輸液管下方的針頭。
自我灌腸方法的第三步是首先嘗試液體藥物的溫度。當藥液的溫度降低至約37度時,可以用注射器將藥液注入輸液瓶中。注射藥液后,我們必須進行第四步。這時,我們應該將輸液瓶掛在高處。將它與準備好的帶子綁在一起,掛在衣架上或掛上。自我灌注方法的第五步是松開輸液管的控制閥并釋放一些液體以從輸液管和殘余液體中除去空氣。然后擰緊控制閥。最后一步是在輸液管頭中浸一點植物油。每天使用VE或橄欖油,然后將其插入1-3厘米的肛門,然后釋放輸液管的控制閥,讓液體流入體內。
三、怎么用中藥灌腸治療盆腔炎
如何用中藥灌腸治療盆腔炎
盆腔炎是女性的常見疾病。它也是一種難以治愈的疾病。它主要發生在月經,產后,流產,剖宮產或婦科手術后。
本病主要由濕熱阻滯引起,治療原則是祛濕,清熱解毒,并伴有血液循環和止痛。如果腫塊明顯,增加痰和痰量。
藥物組成:金銀花15g,連翹15g,肉質15g,桃仁10g,牡丹皮15g,乳香8g,沒藥8g,黃柏10g益母草15g,薏苡仁30g。濕熱,車前15g,枸杞子10g;明顯的腫塊,加入15g皂甙,15g貝母,10g三角,10g枸杞子。
加入500ml上述藥物,浸泡30min,倒入100ml,倒出,加入300~400ml水,煎至100ml,加兩次煎,分成兩次灌腸,保持2h以上,每日一次, 1次療程10次,月經期停藥。連續服藥2至3個療程。治愈標準:癥狀,體征消失,婦科檢查正常,B超檢查正常,半年內無復發;改善:意識癥狀消失或顯著減少,婦科子宮內部檢查和附件壓痛明顯減輕但仍然,或偶爾在半年內復發;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治療前無變化?,F代醫學認為,急性盆腔炎主要是組織充血和水腫,粘連,炎性分泌物滲出,大量炎性細胞浸潤,甚至形成膿腫;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組織粘連,水腫或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祖國醫學中沒有“盆腔炎”病。該病分散于“月經失調”,“塌陷”,“痛經”,“腰帶下”,“不孕癥”,“癜瘕”等疾病。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治療盆腔炎,要調節女性的血液,并通過飲食,還可以調節女性的血液,所以對于盆腔炎患者疾病,多注意飲食這也是治療盆腔炎的關鍵點,應該得到女性應得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