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情況下,醫保費用不報銷,不來了解一下嗎?
自從我國開始實行醫療保險政策以來,廣大人民普遍關心醫保的報銷問題。有的人對這項政策并不完全了解,所以就認為所有情況下的醫保費用都可以報銷,其實不然,醫保報銷也有規則,在下面三種情況下醫保費用是不可以被報銷的。
一,醫保消費金額不足當地政府規定的起付線。
所謂起付線,就是醫保的報銷門檻,根據我國的地域經濟發展差異以及醫院醫院等級的不同,我國每個省市和每個醫院都有自己的報銷起付線標準,100元到2000元不等。所以如果今年的醫保消費沒有超過該地該醫院的起付線,那你的醫療費用是不能被報銷的,只能完全由個人支付。
二,醫保消費金額超過封頂線以上的不報銷
并不是說你在醫院消費多少,國家都會給你報銷多少,政府實行醫保的目的是為了減輕人民的負擔,但不能過于加重政府和醫院的負擔。所以一般政府和醫院都設置了一個封頂線,拿北京某醫院來說,他們的醫保封頂線是10萬元,那么倘若你在這個醫院看病,醫保費用超過了10萬,那多出十萬以后的資金將由你自己支付。
三,個人自費的部分醫保不報銷
這一塊與藥的品類有關,去過醫院的人一定都知道,在我們拿藥的時候醫生都會在我們的藥單子后面寫上甲類藥,乙類藥,丙類藥。其中甲類藥是臨床使用廣泛,療效好,而且在同類藥品中價格比較低的藥品。乙類藥是可供臨床治療選擇使用,療效好,但是價格比甲類藥品高的藥物。丙類藥是臨床治療中很少使用而且價格高昂的藥品,比如說進口的抗癌藥,靶向藥,特效藥。在報銷政策中,甲類藥可以完全報銷,丙類藥部分報銷,丙類藥完全自費。
所以假如你買的是丙類藥,那就不能享受醫保。
除此之外,在醫保的定點醫院和定點藥店的費消費的費用才可以報銷,否則也不能報銷。
最后醫保的報銷都是有比例的,如果報銷的比例是60%,而你在醫院一共花了1萬元,那你可以報銷的費用是6000元,剩下的4000元則由你個人承擔。
可以說目前我國的醫保政策已經相對完善,但由于經濟發展問題,還不能讓每個人真正享受到不用花錢的醫療,小編相信這在未來有可能實現。